Table of Contents
閱讀本文之後,你會了解什麼是 WEB 1.0、2.0、3.0。知道該如何解釋,更清楚這些名詞背後其實都是概念上的意義,並不是嚴格定義的規範。
關於什麼是 web3、web2、web1,網路充斥各種解釋,你絕對找不到一個很明確的定義。因為這只是一個歷史,一個技術進程,一些網站特性的集合。
所以沒辦法明確定義西元多少年開始,是 WEB1 或 WEB2 年代,也沒辦法定義用了什麼技術,實作了什麼規範就是 WEB3。
這些名詞含有多重涵義,不用太過追根究底,非得給它們一個絕對正確的說法。
什麼是 WEB 1.0
基本上 WWW (World Wide Web) 一出現就是 WEB 1.0,你甚至無法在 WIKI 網站中找到 WEB 1.0 的解釋。
我覺得應該是為了解釋 WEB 2.0 而定義了 WEB 1.0。
一些簡單定義 WEB 1.0 網站
- 瀏覽者只能被動瀏覽網頁
- 為了公司企業而建
- 靜態網頁為主要內容
- 內容主要為檔案系統而不是資料庫
簡短說明 WEB 1.0:唯讀的世界,只能瀏覽。
什麼是 WEB 2.0
一些簡單的定義 WEB 2.0 網站
- 可讀寫的網站,我們除了瀏覽資訊,也可以提供內容
- 主要由使用者產生內容
- 參與網站的演進
- 更多的互動
- 為了社群而建立
所有的網路行為,都可用「互動、分享、關係」的概念來作詮釋。
符合 WEB 2.0 特性的代表網站
- YoutTube
任何讓你發表言論和作品的地方,基本上就擁有 WEB 2.0 特性。除了單純的瀏覽資訊,最大的不同是你也可以提供資訊,提供你的創作,分享給世界。
還有一點,就算你是創作者,你決定發布作品在這些平台上,這些平台一樣對你的作品有絕對的權利。
你好像創作了很多作品,發表了很多言論,但最終還是平台有權利決定這些內容的去留。
什麼是 WEB 3.0
其實很早以前就已經出現什麼是 WEB 3.0 的爭論,但在區塊鏈和去中心化思想開始廣布的現在,這個加密貨幣使用的技術,漸漸變成 WEB 3.0 的主要特性。
一些簡單的定義 WEB 3 網站
- 極力保護隱私和安全性
- 你創作內容,同時擁有你的創作
- 智能程式
- 使用區塊鏈技術
- 去中心化
- 你的資料無法竄改,不會消失
- 元宇宙
看起來是個美好的世界,沒有政府干預,絕對的自由。
你創作的內容,就是你的,網站沒有權利拿走,也不能隨意刪除竄改。
(區塊鏈,去中心化,無法竄改,真的嗎?)
名人加持
來看看科技界重量級人物對這些定義的看法。
看起來一樣找不出共同的定義和看法。
學習 WEB 技術
那如果我想學習 WEB 1.0 技術,或是 WEB 2.0 技術,或是最流行的 WEB 3.0 技術呢?
那就開始學習 PHP,這個最接近 WEB 1.0 的技術,一旦學了 PHP,順便讀寫一下資料庫,不小心就變成 WEB 2.0,再使用 JavaScript 工具庫 web3.js 或 ethers.js 開發動態網頁,恭喜你,WEB 3.0 全套程式開發技術都會了。
當然沒那麼簡單,但也沒那麼遙不可及,並不是一定要使用特定的技術才是 WEB 2.0 或 WEB 3.0,事實上你可以從頭到尾只用 JavaScript 開發符合上述定義的任何網站。
WEB3 使用的技術比較多一點,但也沒有想像中的創新,使用的簽名驗證是所有網站都在用的非對稱加密技術,和 HTTPS 是一樣的加密方式,加上 P2P 網路模式,和 Torrent 檔案分享也是異曲同工。
這些技術名詞在行銷的包裝之下,給人很多高科技創新的想像,其實冷靜想想,這些創新科技的底層技術,早就使用數十年了,在大家的吹捧中,產生了千年傳統,全新感受。
最後
單純的使用 WEB (n) 來定義網路太過簡化,定義出來了,也沒什麼太大意義。
不知道如何解釋是正常的。
事實上,就是沒有人可以定義 WEB1、WEB2、WEB3,每個人對網路的體驗不盡相同,我們對去中心化的定義也存在非常差異。
那光輝咖碼屬於什麼網站呢,嗯,嚴格一點這裡比較像是 WEB 1.0 時代的網站(老舊),大部分讀者只是被動的瀏覽尋找答案,是一個部落格,只有一個人在自言自語,讀者可以發表評論,很簡單的互動,所以有沾到一點點 WEB 2.0 的特性,離 WEB 3.0 還很遙遠。
如果有很多人留下評論,那就勉強可以成為 WEB 1.5 網站,(真的是自言自語 😂)。
更多參考文章: